扎紧情感纽带 铸牢思想基石——崇信县大力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

  • 时间:2022-07-13 15:18
  • 浏览次数:
  • 来源:崇信县民宗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崇信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坚持凝心铸魂,培育青少年“生力军”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准,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计划和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教育,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一是上好校园主题课,践行爱国教育新使命。围绕崇信县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征文大赛,征集作文422篇,通过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深入推进法律法规进校园,通过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积极营造文明、平安、和谐、团结的校园育人环境。在各小学组织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演讲比赛,唱响中国共产党好“主旋律”。组织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红色电影《长津湖》、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绘制手抄报、讲述红色故事,引导广大学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学会感恩,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二是建强文化主阵地,唱响团结进步主旋律。以构建“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为载体,积极开展秦腔、弦子腔、剪纸、书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全县各小学、幼儿园开展以“共绘民族团结情·童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意识在共同学习中薪火相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电子屏幕、校园广播、宣传展板等平台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理论,布设了校园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民族团结宣传专栏、宣传阵地,选录了各民族人物、风俗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展示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民族团结视频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片,利用课余活动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叙民族情。三是抓好语言文字教育,搭建交流交往连心桥。坚持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融合,贯穿于课堂教学、课间交流、集体活动、家庭生活全过程,倡导在学习生活中讲普通话,写中国字,做文明人。持续开展学龄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各幼儿园设立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橱窗、桌签,在醒目位置张贴卡通宣传标语,通过升旗仪式向全体师幼宣讲推普意义,不断提高师幼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意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学校由2019年的20所增至2022年的107所,达标率100%。四是注重帮扶纾困解难,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积极开展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和心理状况,制定了“一生一案”关爱帮扶措施。县直各单位党支部到各乡村学校积极开展“党员妈妈送温暖”活动,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教科、残联、卫健、民政等部门联合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分学段向全县残疾学生发放扶残助学金,帮助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开展接受教育能力评估认定,落实义务教育送教上门,安排专人教师为残疾儿童少年讲授文化科学、民族团结、爱党爱国等知识,送上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

坚持头雁领航,抓牢党员干部“关键点”

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做好“领头雁”。举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3期,培训干部群众400余人。依托“联学+巡听”学习教育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学习交流6场300余人次,不断把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自觉,积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带好头、作表率。二是健全教育机制,铸牢“压舱石”。全县各级党委(党组)坚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本部门、本单位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纳入县委党校宣讲内容,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政府常务会、县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建立健全日常工作会商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会商,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了各领域各环节工作不脱节、不遗漏。三是聚焦知识分子,增强“共通感”。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文化三馆建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家”,团结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开展“跟党迈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参与喜迎二十大庆祝活动5次。指导民盟崇信县委员会深入开展“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

坚持文化润民,打造社会教育“新高地”

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手段。一是依托主流媒体,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专栏等载体,综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国家方针政策及民族团结工作动态宣传。联合融媒体中心在县电视台、崇信门户网站、新崇信APP设立专题栏目,制作民族团结进步专题片,定期播发各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团结工作动态等为主题的新闻、特色节目,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二是打造网络阵地,传播优秀文化。大力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行动,充分发挥门户网站、融媒体的作用,用好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把互联网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平台。加强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管控,稳慎处置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及时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度挖掘公刘农耕、唐代军旅、古树名木、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用心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的故事和红色传承的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精品和崇信特色民俗文化的网络化传播。三是创新宣传载体,弘扬主流价值。积极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的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宣讲培训、主题征文,“丝路红石榴”有奖知识竞答、主题采风、书画摄影、少儿手抄报、科普宣传等11项主题活动,发放融入民族团结元素的手提袋、纸杯、笔袋、抽纸盒等宣传品5000余份。积极举办“联学+巡听”、“学讲践”活动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线下发挥公益广告“街头正能量”作用,在李元谅广场、龙泉夜市、公刘广场、龙泉广场分别制作安装小品景观12处,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宣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