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以“强县域”为统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 时间:2022-08-17 18:14
  • 浏览次数:
  • 来源:静宁县民宗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静宁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强县域”为统领,全力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夯实创建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静宁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静宁县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示范点任务分解表》,抽组干部成立县创建办,布置县级创建阵地,明确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促进多方参与。承担创建任务的县级各单位、乡级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示范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聚合资源力量,扎实有序推进。承担创建任务的村党组织、村委会主动入位、主动担当,广泛动员群众,共创共建共享,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生态保护,擦亮创建底色。践行“两山”理念。优化城镇、农业、生态“三大空间”,守牢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加大甘泉、东峡等水源地保护,实施水流域治理工程 3 个、水生态修复工程 4 个。建设绿色静宁。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天保工程、退化林修复等造林项目14 项,总投资 6000 万元,完成人工造林 5 万亩,规模化打造静庄高速沿线寺山流域万亩生态造林示范带,构筑起了高质量发展生态屏障,持续擦亮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底色”。

三是强化改革赋能,激发创建活力。释放改革活力。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推进惠企便民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式管理,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1673 户,全县各类非公市场主体达到 26121 户。深挖引资潜力。坚持将“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结合起来,聚焦产业链进行精准招商,对接洽谈“归雁项目”78 个,总投资 344.27 亿元,开工建设 14 项,完成投资 5.078 亿元。成功争取国省预算内投资9416 万元,完成投资 830 万元,支付资金 830 万元,争取债券资金两批 16 项 5 亿元,支付 1.32 亿元。激活项目动力。谋划储备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53项,总投资322.4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30.6亿元,形成了项目储备充分、接替有序、良性循环的运转机制。推行“链长”责任制、专班负责制,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和评估打分制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进一步激发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活力。

四是强化民生保障,彰显创建成色。提升群众获得感。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落实产业、就业、兜底、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各项政策,消除风险 2435户 10514 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2 个,创建清洁村庄 95 个,稳步推进示范村创建。加快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幸福感。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紧密型医联(共)体建设,健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应急转换机制,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实施拆违拆临 32.6 万平方米,续建商品房项目 8 个 59.26 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住宅楼改造 11 栋 6.12 万平方米,消除安全隐患自建房屋 79 栋,新建停车场 5 处,施划停车泊位 3876 个,市容市貌、文明秩序、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提升群众安全感。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全民禁毒、防电信诈骗等工作,严格落实信访领导包案、接访下访制度,加快构建“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1699 件,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进一步增强全县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强化宣传推广营造创建氛围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以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统揽,把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深度融入,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188”计划,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行动,以“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创新载体方式和工作举措,精心打造各级各类示范点50余个,开通运营“民族团结”城乡公交,命名“民族团结号”公交车78辆、“民族团结示范岗”出租车30辆,以点成线、以线扩面,促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方位多领域广覆盖推进,切实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三个离不开”“六个相互”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重典型带动。各创建单位及时总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形成典型案例,定期报县创建办。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积极创新宣传载体和手段,充分发挥好电视、广播、门户网站以及微信、抖音、微电影等舆论传播主阵地作用,开展模式发布、范例交流、现场观摩等活动。推广可看、可学、可复制的路径模式,示范带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营造出全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