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深耕“石榴籽工程”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近年来,泾川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构建“政府主导、社区主体、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深扎根于基层沃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使民族团结之树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夯基垒台,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主心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民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持续加大投入,积极争取省市民族发展资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资金414.7万元,整合其他资金1030万元,优先保障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项目,累计实施项目64个。将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内容,着力提升干部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水平,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深耕厚植,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特色“风景线”。大力实施“石榴籽家园”工程,将社区作为创建主阵地精心培育。各社区立足自身禀赋,深挖历史文脉与民族特色,倾力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精心打造了以吴焕先烈士纪念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为“中心”、西王母宫对台交流基地、完颜村民俗文化展厅为“支柱”、红石榴小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街区等为“基石”的宣传矩阵,常态化组织开展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聚沙成塔,汇聚民族团结进步强大“向心力”。积极引导和撬动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协同发力。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发挥基础性作用,在青少年心中深植爱我中华的种子。县文联积极组织全县职工文学书画剪纸摄影作品展、“融合共享·携手同行”文化周交流等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艺术对话中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共识。宗教界代表人士主动发声,积极阐释教义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的内容,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维护团结。
同心筑梦,激活民族团结进步内生“动力源”。充分尊重和发挥各族群众主体作用,积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建设者”。各族群众踊跃参与社区事务讨论,围绕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建言献策,共商共建美好家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乙巳如意·生生不息”春节书画展、农民丰收节、最美家庭评选、民族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不断滋养民族团结的深厚土壤,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情谊,在文化共赏中深化认同,推动形成“人人珍惜团结、人人维护团结”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