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深耕文化沃土 凝聚团结伟力 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泾川县立足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文化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地域文化,着力构建各族群众情感相依、精神相通、价值相融的共有精神家园,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动能。
深挖文化根脉,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根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所在。充分发挥“泾川西王母宫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平台作用,通过举办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西王母文化论坛等活动,强化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归属感。依托大云寺、南石窟寺等丝路佛教艺术瑰宝,以及出土的珍贵文物,生动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深入挖掘吴焕先烈士纪念馆、红军楼等红色资源,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研学活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长征精神,引导各族群众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创新载体平台,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阵地。让文化“活”起来,融入生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搭建多元平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学校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日活动、研学旅行,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精心打造王村完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吴焕先烈士纪念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社区等一批实践基地,组织创作编排了《大云之光》《仙鹤舞》《王母赐福》等一批以本地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时代发展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用艺术的形式讲好泾川故事、甘肃故事、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地增进“五个认同”。
促进交融互嵌,共建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交流与共享,精神家园的构建在于共同参与。积极邀请省民族歌舞团、安万秦腔剧团等优秀文化团体来泾川演出,在互动中学习借鉴,增进对中华文化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理解。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区(乡村)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文化共享中深化情感。大力选树和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事迹,营造崇尚模范、学习典型的浓厚氛围。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在共同发展中促进地区繁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