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

  • 时间:2022-09-20 10:26
  • 浏览次数:
  • 来源:《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
  • 字体: [ ] [ ] [ ]
  • 分享:

我国畲族总人口708651人(2010年),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畲族分布的地区属于东南丘陵地带,境内山峦起伏,丘陵密布。海拔大都在500—1500米,闽东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占90%以上,浙南的丘陵、山地也很多,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畲族地区到处溪流回绕,属山地性河流,水量丰富。畲族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4.6至21.3摄氏度。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雨量约在1200至2200毫米。畲族地区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农产品以稻谷、薯类、麦子、玉米、油菜、豆类、烟叶、土豆为主;山区盛产林木及毛竹。树木的种类多,木材积蓄量大,其中以松、杉的积蓄量为最大。山区的土特产非常丰富,有茶叶、油茶、纸、笋干、花生、芝麻、苎麻、香菇、黑木耳、樟脑、松油和名贵的药材等。畲乡的茶叶,早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如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惠明茶”,广东的“乌龙茶”和福建福安的红茶、武夷岩茶都很有名。畲族所居山区的矿藏也很丰富,有煤、铁、金、铜、石墨、石膏、硫磺、滑石、云母石、瓷土以及其他各种有色金属。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语和汉语的客家方言很接近,但在广东的海丰、增城、惠阳、博罗等极少数畲族使用接近瑶族“布努”语(属苗语支)。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哈”、“达”,畲语意为“客人”。“山哈”即指山里人或居住山里的客人。这个名称不见史书记载,但在畲族民间却普遍流传。

公元7世纪初,畲族人民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当时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公元13世纪中期,南宋末年的史书开始出现“畬民”和“輋民”(輋音与畲同)的称呼。刘克庄在《漳州谕畬》一文中说:“畬民不悦(役),畬田不税,其来久矣”,“余读诸畬款状,有自称盘护孙者”。文天祥在《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中亦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群聚……”。“畬民”、“輋民”二者字异音同.都是指同一个民族,前者指福建漳州一带的畲族,后者指广东潮州一带的畲族。

“畲”字来历甚古,至少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但只是南宋末年才开始被用作民族的名称,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元代以来,“畲民”逐渐被作为畲族的专有名称,普遍出现在汉文史书上。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畲族确定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摘自《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 佤族

下一篇: 高山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