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四个课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庄浪县充分利用“庄浪精神”地域名片和民族团结教材,不断创新教育载体,持续放大创建成效,在弘扬“庄浪精神”中促进民族团结,在推动民族团结中传承“庄浪精神”,通过精心打造“四个课堂”,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打造“固定课堂”。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精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民族团结主题街道、中华文化宣传广场等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固定阵地,以浸润式宣传增强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以县融媒体中心为轴心,开辟了“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专栏,以县政府门户网、庄浪发布、看庄浪、县电视台等主流媒介为平台,以短信、微信、快手等新型媒体为载体,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线上”宣传教育。通过在交通干线、旅游景点、车站广场刷写固定宣传牌、宣传标语,布置宣传专栏、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纵深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社会宣传“面上”全覆盖。
二是做好“移动课堂”。把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为重点,集中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多万份。坚持把讲好庄浪故事与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相融合,抽调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梯田英模等组成百姓宣讲团和宣讲小分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学校和宗教活动场所等,开展形式多样的面对面、互动式“庄浪精神”和民族团结宣讲活动,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八进”全覆盖。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庄浪文史教育相结合,编辑出版了《庄浪著述史略》《庄浪古经》《刘沪将军传》和《庄浪文艺》等书籍和期刊,并制定了《书香政协——庄浪文史大讲堂实施方案》,以庄浪党史、宋城庄浪、庄浪文物、庄浪民俗等为主题,通过现场讲授、文字留存、视频传播等形式,弘扬庄浪精神,传承庄浪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培育时代新人。
三是用好“红色课堂”。充分利用梯田教育和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全县956个党组织2万名党员干部走进梯田纪念馆、韩店镇石桥地下党联络点展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过境庄浪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瞻仰参观,缅怀革命先贤,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大喇叭播党史”栏目每天分时段播放党史知识、民族政策和革命歌曲,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举办“红歌颂党恩·逐梦新征程”歌咏比赛、“不忘初心担使命·百年奋斗再扬帆”文艺晚会、“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做实“学校课堂”。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各中小学通过开设“开学第一课”、思政课和主题班会,开展民族团结手抄报、黑板报、作品展和主题征文等活动,以及欣赏民族音乐、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学做民族手工等主题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幼儿园还开展了“童心向党红歌传唱”“童心诵经典诗意沁满园”“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让民族团结教育覆盖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内化于每位师生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