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上关镇民族团结凝心聚力谱新篇

  • 时间:2021-09-08 09:26
  • 浏览次数:
  • 来源:华亭市民宗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华亭市上关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体目标,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创新奋进,开创了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

强基础绘就民族团结“锦绣图”上关镇通过合力打造,统筹各级各部门资金,扎竹成排,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统筹实施了乡村道路、文化广场、乡村旅游、路灯安装、供水排污、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上关村将爱国主义新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融合,建成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上关文化广场1处和新时代文明时间所一处广场配套完成了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太阳能路灯和大屏幕电视安装等工程建成占地22.15亩上下两层徽派风格小康住宅55套,完成人畜饮水入户、下水管道填埋、道路绿化硬化对小城镇范围内沿街82户商铺及农宅进行了改造升级,街区实现了人车分离、雨污分流和弱电入地依托半川村孝道文化示范村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党员群众先锋模范作用,新修砂化路2公里、新建景观桥和仿古凉亭各1座、孝道文化墙300米、廊架100米、小斑景点4处。立足全镇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村域特色,培育温华生态休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育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合作社,形成了以合作社为引领,家庭农场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带动全镇种养业发展

惠民生铺就民族团结 “致富路”上关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民生投入稳步增长,群众幸福指数持续上升。突出群众生活优先地位,对全镇46户监测户通过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帮助其消除致贫风险;7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755人,全部收入稳定超过4000元;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落实送教上门教育扶贫政策2人;全镇2755名脱贫人口均缴纳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所有脱贫人口均签约家庭服务医生;通过积极宣传就业信息,全镇2021年输转脱贫劳动力972人,边缘劳动力26人,对返乡回流通过分类登记。按照“优存量、促增量、保尊量”的工作思路,遵循“群众立场、广受益、可行性、必要性、含金量”等五大原则,注重财力支撑和可操作性,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的民生问题,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办事有人跟、说话有人听的良好局面。

促和谐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上关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高起点谋划、多载体引导、全方位推进、严标准考核,使党的民族政策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脑海中、心坎上。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思路,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工作机制,为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强力推进,为打造“率先发展、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跨越发展”和“突出特色、融合发展”树立了典型示范。同时,始终坚持把创建工作纳入全镇乡村振兴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各项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使全镇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画好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谋发展种下民族团结“金果果”上关镇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航标,满载着广大群众对富民强的殷切期盼,开启了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的征程。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打好“生态牌”、念好“生态经”着力培育特色林果产业,聚力打造效益农业从选苗到种植管护,实行全方位跟进式服务,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后劲。新植核桃1000亩,补植核桃2800亩,建成水联村核桃标准化管理基地1处,实施标准化管护5330亩;在陈家河、碾子沟建成300亩花椒基地2处、陈家河花海基地120亩、王家沟村刺椿头基地300亩,“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部分品种已实现挂果增收。2020年,半川村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兴文化谱写民族团结“新华章”上关镇始终把推进民族文化繁荣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让民族文化的发展交流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上关镇加大民族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保护力度,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在镇域内建成了民族文化广场,打造了两个民族团结示范村上关村爱国主义示范村和半川村孝道文化传承示范村全镇10000干部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大旗引领下,为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新篇章作出自己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