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把握“七个重点”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 时间:2021-09-01 09:34
  • 浏览次数:
  • 来源:静宁县民宗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今年以来,静宁县按照《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求,把握“七个重点”,稳步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一是夯实基础工作。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工作理念,注重创建工作的人文化、实体化和大众化,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基础性和常规性工作,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制定创建计划,由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落实,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宣传教育方式,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从解决思想问题抓起,分层次分领域分对象坚持不懈开展工作,为维护民族团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突出创建主题。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从改善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和子女入学、就业、就医等实际困难入手,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村社的发展。特别是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帮助民族村社抓帮扶、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使少数民族贫困户与全县人民一道稳定实现脱贫目标,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

三是丰富创建形式。找准创建工作与社会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把传统方式与新时代新方式相结合,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厅、民族博物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书画展览、先进事迹报告、文艺节目展演拍摄影视作品和宣传纪录片、制作卡通、动漫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微博、微信、微电影、网络、手机APP、快手、抖音等新兴传媒,开展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四是扩大参与范围。突出干部、群众、学生、知识分子等群体,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实施“民族团结+”八项行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扩展到各层次、各领域、各类人群,扩大了覆盖面和参与率,使民族团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大提高了政策知晓率和群众认知度。

五是培育示范典型。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创建方式,注重培育各级各类示范典型,坚持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每年评选命名一批创建示范单位,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发挥了典型引领和示范效应,传播了正能量,推动了创建工作由点及面全面开展。

六是加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全县红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站院清真寺和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搜集整理历史文化资源,建办展馆、展厅,将站院清真寺创建成为全市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将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创建为全市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并不断巩固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

七是广泛开展宣传。坚持集中宣传与分散宣传相结合,平时宣传与重点时段、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宣传相结合,传统方式宣传与新媒介宣传相结合,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同时,把宣传活动与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了宣传实效,在全社会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