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多措并举 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

  • 时间:2022-08-02 11:00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民宗委
  • 字体: [ ] [ ] [ ]
  • 分享:

今年以来,平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党员干部、青少年和知识分子为重点,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进一步强化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早抓小,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青少年心中。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机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平凉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学校”工作,制定了《全市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纳入党组、党委中心组和各党支部党课学习教育内容,不断强化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理解,确保工作方向不出错,成果见实效。根据《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全市小学阶段均开展了以了解56个民族状况为主的中华大家庭教育为主题的民族常识教育;初中阶段均开展了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主的民族政策常识教育;高中阶段均开展了以坚定学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为主的民族理论常识教育。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两微一端等宣传媒体,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和思想政治课等形式,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激励广大师生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全市教育系统1759所学校进行了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活动,发布各类宣传报道等信息7000多条,做到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教职工“三个”全覆盖。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民教育内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重点,坚持利用每周一例会、国旗下讲话、班会等,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家长树立正确的“五观”,增进“五个认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乡村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民族乡村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



——抓主抓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抓住关键少数。完善教育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以及新任领导干部初次任职培训、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和党外人士教育培训内容,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制定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机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拓宽教育渠道。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运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单位网站等“线上”载体及报纸、宣传栏、展板、电子显示屏、公益广告牌等“线下”媒介,线上线下齐发力,上下联动共宣传,营造机关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丰富教育内容。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下基层“百场万人”大宣讲等活动,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民族宗教政策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发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相关政策、相关知识、宣传片和短视频,教育引导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全面覆盖,广泛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共识。发挥主流媒体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平凉门户网、平凉电视台、平凉日报等主流媒体作用,及时转载民族宗教转载政策解读5000余条、刊播公益视频100余条、各类宣传标语1万余条。利用“市委大讲堂”、“青年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载体,编织社会阵地宣传“面”,实现了宣传阵地由“内循环”向“外联动”转变。至目前,《平凉日报》和市、县两级电视台共刊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闻稿件86余篇,制作专题采访5期,拍摄专题宣传片1部,广泛凝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共识。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网络空间。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行动。利用“平凉发布”、“丝路红石榴”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线”,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唱响网上民族团结主旋律,讲述民族团结好故事,积极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严格信息审查,落实保密工作要求,加强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增强政治性、敏感性,规范民族信息发布流程,严格审核程序,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文字关、保密关,落实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立健全宣传引导机制,依靠主流媒体,做好网上民族政策宣传和评论引导工作,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上思想共识。构建多元化宣传教育格局。以打响“丝路红石榴”平凉民族工作品牌为切入点,打造了以绿地广场、南山公园、滨河路民俗广场为标志的实体化宣传广场、公园42处,制作宣传展牌1062面、主题灯箱524个,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公交专线9条,布设电子宣传屏580面,印制宣传资料、宣传用品15类10万多份,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组建成立“红石榴”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持续开展文艺轻骑兵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和“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活动,多措并举,持续为共同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汇聚共识、贡献力量。

——健全完善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适应的平台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认真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联创共建工作,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创建工作专职机构,《平凉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研究提出了实施“全覆盖”“精准滴灌”“文化引领”“金种子”“精神家园”“权益保障”六大工程和“助推发展”“军民共建”两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1188”创建工作思路,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年度预算,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巡视巡察内容,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和计划,靠实层级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石榴杯”等系列活动,先后举行了讲好“六个故事”、书画交流、网络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百场万人”大宣讲等宣传活动25项,通过串点成片,联片扩面,聚力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打造成了“民族工作月”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月”,实现了创建工作全覆盖,为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