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红石榴”唱响民族团结赞歌

  • 时间:2022-08-23 09:59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民宗委
  • 字体: [ ] [ ] [ ]
  • 分享:

今年以来,平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五大任务,以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紧盯三维一体强宣传教育、突出四个融合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倾力打造具有时代气息、民族特色、平凉气派的“丝路红石榴”民族工作品牌,全市呈现出各族群众共谱民族团结和谐曲、同圆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陇原大地争芳吐艳。

    ——围绕一条主线,把牢正确方向。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根本遵循,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的要求,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尹弘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求。及时召开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制定印发了《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平凉市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工作方案》,对全市民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计划,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市人大、市政协年度执法检查和调研视察,切实压实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8次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350余场次。

——紧盯一个重点,全域推进实施。把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始终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抓紧抓好。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县(市、区)均成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创建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平凉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平凉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建立了联席会议、互观互检、联络沟通、督查考核创建工作机制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创建工作格局。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两大行动以及“1188”创建工作计划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县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覆盖工程切实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精神基础、物质基础、法治基础、生态基础、和谐基础和共建基础

    ——突出三维一体,强化宣传教育。坚持“全面覆盖”和“精准聚焦”相结合,多措并举,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格局,营造“全景式”宣传教育氛围。在树立示范典型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化选点、特色化培育、多元化推进”的思路,以点带面创建了一批标准高、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示范点,充分发挥了示范典型引领作用,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串面、以面带片”的创建格局。设立平凉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基地、教育基6家命名第四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51个,第二批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4个抓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村组)、进学校、进军警营、进企业、进两新组织、进乡镇(街道)、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机关等示范典型383个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以打响“丝路红石榴”平凉民族工作品牌为切入点,打造了以绿地广场、南山公园、滨河路民俗广场为标志的实体化宣传广场、公园42处,制作宣传展牌1062面、主题灯箱524个,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公交专线9条,布设电子宣传屏580面,印制宣传资料、宣传用品1510万多份,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入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宣传平台10个,转载中央和省、市民族政策解读4000余条,推送发布动态、典型经验信息3050篇,实现了宣传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筑牢了全市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石打造“融入式”多元载体。深入开展全市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安排部署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丝路红石榴”有奖知识竞答、科普宣传等12项主题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围绕村组(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创新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汇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暑期主题研学等系列活动50余场次。组建“丝路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民族乡村开展党的民族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宣传宣讲,设立公交班线“民族团结号”、出租车“民族团结示范岗”,让民族团结主旋律真正成为流动的风景线。

——聚焦四个融合,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把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基层治理等互融共进,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持续奏响民族团结和睦曲推动创建与党建相融合,探索基层民族工作新模式。聚焦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促进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从建体系、优服务、聚合力、塑品牌入手,推进民族工作覆盖到市、县、乡、村“神经末梢”,构建区域统筹、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新格局,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创设了新平台。推动创建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既富脑袋又鼓口袋。落实“四到村三到户”工作机制,组织帮扶单位、帮扶人员定期深入包驻民族乡村讲党课、过主题党日,组织“丝路红石榴”宣讲队伍,深入民族乡村宣讲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讲群众身边的脱贫致富典型,切实改变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增强内生动力。全面落实民族乡村发展扶持政策,整合省、市涉民族发展资金1080万元,支持民族乡村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馒头、土鸡、中蜂、小庭院、小作坊等“五小产业”为切入点,形成了平凉商贸综合批发市场、同乐园美食城等一批就业创业示范点,打造了平凉馒头崆峒缘等知名品牌,从业人员逾万人,年产值超3亿元,有效带动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融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度挖掘崆峒山道源文化、皇甫谧医道文化庄浪梯田文化等特色人文资源,找准平凉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民族元素融合点,通过宣传主题策划、创建典型培树、民俗文化挖掘,建成“丝路红石榴”宣传街区、示范长廊、主题广场、特色村镇和居民小区共70余处,打造了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静宁县站院清真寺民族文化展馆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文化项目,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地域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在潜移默化熔铸民族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紧紧抱成石榴籽 携手共创文明城”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建“丝路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双创”主题实践活动等工作,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宣讲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不断凝聚各族群众“同创团结城 共做文明人”的思想共识,形成“双创”互融入、齐推进、共提升的良好局面。推动创建与基层治理融合,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落实民族工作网格化管理相关要求,坚持“区域统筹、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推行区域化、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民族、综治、民政、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使党群干群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坚持多元共治,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开展民事调解、“微心愿”认领等活动,延伸社区治理触角,共筑“同心圆”。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调有力的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力维护了全市民族领域和谐稳定,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