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市:强根铸魂抓创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 时间:2021-09-16 15:18
  • 浏览次数:
  • 来源:华亭市民宗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华亭市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揽民族工作,深刻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围绕巩固少数民族乡村脱贫成果、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是扎实部署推动,凝聚创建之“力”。华亭市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生命线和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将创建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市委常委会审定出台了《华亭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华亭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及任务分解表》,组织召开了全市统战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会议,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创建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大力实施党建领航、思想引领、文化认同、助力发展、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宗教事务依法治理、联创共建“八大行动”,深入开展创建“九进”活动,着力推动一单位一创建主题,一单位一创建特色、一单位一创建品牌,构建起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创、社会参与、群众主体、树立典型、全面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党建统领,夯实创建之“基”。始终把党建强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础保障,大力推行“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模式,着力构建“一核多元”创建工作体系,推进创建工作从“独唱”变成“合唱”。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理论政策纳入党员干部学习计划,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党课辅导、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引领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将创建工作与支部建设深度融合,形成了以莲花湖社区“四会联治”服务群众、北大街社区“一轴两翼三支撑”民族工作机制、神峪乡“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电商”带动群众增收等党建品牌,华亭所有党支部标准化阵地实现全覆盖,广大党员始终发挥“领头雁”作用,形成了各族群众大团结、共发展、同进步的良好政治基础。

三是注重文化熏陶,塑造创建之“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到文化教育中、体现在文艺活动中、渗透在文明创建中,以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做到民族团结进步时时可见可知、事事可行可悟、处处可见可学。以文化活动为抓手,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心组织举办了第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华亭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晚会,各乡镇各部门以“十个一”主题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了文艺节目汇演、有奖知识竞答、摄影展、主题演讲、政策法规宣传等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知晓度、扩大宣传面,由“被动看”变为“主动看”。以宣传阵地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广覆盖、高密度、多视角的宣传报道,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市政府网站、市电视台、华亭发布微信公众号、“新华亭”客户端设立民族团结进步专栏和专题节目,在城市街区、文化广场、主题公园、主要交通路口、公交车站等地制作大型宣传牌3面,设立展板、橱窗300余面,在10个乡镇和13个民族村建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文化广场,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注创建、支持创建、投身创建的良好氛围。以民俗文化为依托,将特色民俗文化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民间文化惠民活动,先后举办了策底镇大南峪乡村民俗旅游文化艺术节、砚峡乡东沟“小渔村”乡村旅游芍药文化节等民俗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初步形成了具有华亭特色的地域代表文化,不断凝聚起“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四是强化融合发展,探索创建之“途”。坚持把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永恒主题,深入剖析创建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着力在“融”和“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创建工作实效。在乡村振兴方面,围绕“五大三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全市牛饲养量达到6.7万头,种植药材5万亩、蔬菜1.8万亩、核桃0.32万亩、花椒0.3万亩,完成果园标准化管理2.48万亩,持续加大特色农庄、家庭农场、产业基地、规范化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办力度,累计注册合作社349个、家庭农场84个,流转土地7.58万亩,产业发展多元有力、势头良好。在环境保护方面,持续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大力实施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大提升、大巩固”行动,建成户内卫生厕所778座、公共卫生厕所101座,建成启用垃圾中转站6个,完成面山绿化 8650 亩、道路绿化 150公里,清理沟渠50余公里。严格落实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全天候保洁工作机制,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局面。在民生服务方面,大力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着力推行“全程网办”服务模式,530项事项可实现“全程网办”,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46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75项,保留证明事项210项,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74项,材料齐备的事项基本实现了一次办结,目前共接待企业和群众咨询1.3万余人(次),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78万件,办结率99.96%。举办药材种植、家畜饲养、养老护理、中式烹调、创业等培训班110期培训3505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49万人,开展卫生清洁、爱心义诊、交通劝导等服务1000余次。在社会治理方面,围绕建设善治乡村,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持续巩固和谐稳定局面,常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2起,举办反电诈宣传“五进”活动160余场次。扎实推进“平安华亭”建设,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五是培育示范典型,树立创建之“旗”。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试验田标兵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始终把打造亮点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先后培育了东华镇九曲芙蓉园多民族共居安置区、司法局“三个结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机关建设、东华镇清真北大寺“画好五个同心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宗教活动场所等各具特色亮点的示范典型,为各行业参与创建工作树立了标杆。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各自域特色、行业特色,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活动,不断拓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空间维度,今年计划培育示范机关、示范企业、示范乡镇等各类示范点45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以点穿线、点面结合,带动整体创建工作,形成各领域、各行业齐头并进、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